媒体中心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实录】张宜:《建筑物内智能布线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解读

日期:2018/1/3 12:58:04 阅读:218

[导读]《建筑物内智能布线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的宗旨首先是要为大家创造一个优良环境,比如要舒适、安全、智能化。在编写规范时特别强调要带有人性化,要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的需要,不仅是按照标准系统的去做,还要考虑特殊需要人群。这样的规范,才能适应将来老龄化社会所产生的需求变化。

一年一度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大型盛会——2017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于11月23日下午在北京国宾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千家智客主办,主题为:更智慧的建筑、更智慧的生活。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宜出席本次活动,并上台为大家解读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组织编写的《建筑物内智能布线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白皮书的宗旨首先是要为大家创造一个优良环境,比如要舒适、安全、智能化。他表示在编写规范时候,特别强调要带有人性化,要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的需要,不仅是按照标准系统的去做,还要考虑特殊需要人群。这样的规范,才能适应将来老龄化社会所产生的需求变化。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宜

以下是张宜副秘书长的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今天主要对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组织编写的《建筑物内智能布线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进行解读。这个白皮书实际是我们国内装饰行业基本设计智能化建设的一个技术文件。在编写过程中引发了很多新理念、新想法,碰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就对白皮书的主要关键问题,给大家做一些介绍。白皮书的宗旨首先是要给大家创造一个优良环境,这个环境首先要舒适、安全、智能化。

白皮书涉及面比较广,原来的布线系统主要是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出来的,但是后来编写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室内有关智能家居布线的国际标准、国外标准也定得比较具体,也有专门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并不能适应我们现在智能家居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适应智能家居的发展。

智能家居系统是否一定是为住宅建筑服务?我们现在改变了观念,智能家居系统很多产品实际上除了为住宅建筑服务以外,还应该为建筑物内局部区域进行服务。所以我们把智能家居的布线改为了建筑物内智能布线,即把智能家居的应用做一个延伸。

另外,我们在编写规范时,特别强调要带有人性化,要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的需要,不仅仅是按照标准系统去做,还要考虑特殊需要的人群。这样我们编写出来的规范,才能满足将来我们老龄化社会到来时一些实际的需要。

作为一个室内布线,作为一个家居布线,可以包括这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个部分就是信息布线,信息布线是原来由土建设计的时候完成,是我们的室内综合布线,住宅总的布线。主要解决电视、电话、上网以及其他一些应用,但是它并没有考虑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些传感设备、网关、控制器这些信息的传送。

第二个部分就是电力布线,电力布线是由原来土建完成的强电,包含了动力插座的布线和照明的布线。但是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对一个建筑物内和家居电力布线会出现低压布线,现在有很多做配电设备的厂家推出了直流供电模块,大家知道LED灯都可以用直流进行供电,数据线的POE也可以供电,因此对智能家居来说,随着智能终端的增加,低压供电会用得越来越多。因此对电力布线这一部分,可能会出现强电和低压交流的直流两个部分。

第三个部分就是符合智能家居系统的布线系统,包含总线型、网络架构型,主要用综合布线线缆和光缆。

第四个部分就是光纤接入,主要满足国家的宽带引入,是以光纤为主导。对一个住宅的住户来说,对一个建筑物内的一个特殊用户区域来说会出现这四个布线。但是作为我们现在的白皮书,就先把这四种布线融合起来,然后做成一个合理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目的。

白皮书遵行编制原则,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尤其是和建筑电气的相关标准做到一致。在我们编写标准过程当中,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源线如何和控制线、信号线和操和管的问题,为什么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时候,大家会想到用无线取代有线,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管线的造价提升,让很多装修公司适应不了。而且建筑物的现场条件,也满足不了管线的布放,所以会提出采用无线的方式。但是有线和无线之间,两者的应用和技术是有不同特点的。我个人认为从安全角度、从通信协议的统一角度来说,有线更有其立足点,而且有线带宽能够满足宽带图像的一些要求。

我们要充分体现宽带的接入,在一个住宅、一个建筑物内区域,用户对信息的带宽需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从布线角度就会从电缆向光纤引入,尤其现在会在家居布线管理中大力去推塑料光纤、短距离光纤来降低成本。在布线我们特别要满足建筑电气对工程的要求,一些机电设备还是需要通过强电来进行通电,但是从智能家居角度来说电力线目前也可以采取相关技术来提供传输信号,所以对电力线来说其应用有些扩大。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原有家居布线的特征,原有的家居布线都是基于网络布线,所以我们在白皮书编制时,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工程建设本身的一些特点。

从方案来说,白皮书提供了不同的菜单和不同的功能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我们应该提出多种方案、多种功能让用户去选择,而且要根据建筑物不同的特点。既要考虑目前的应用,又要考虑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给用户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文档。

我们在理念上有三个转变:

第一个,住宅建筑套内家居布线。住宅建筑套内以外布线属于大流布线,我们只管住宅建筑套内家居布线,把住宅内的家居布线从智能装饰布线开始。为什么特别强调装饰布线,因为不管是要推智能家居还是要把智能家居应用推向建筑,室内布线都应该由装饰行业去实施,而不是由土建去实施。另外,我们在编制过程中还感觉到实际上土建在做设计时,只要把光纤、强电、电力线引入到套内配电箱和配线箱以后,下面布内的不应该去管。

我们可以发现在装修时,原有插座位置、数量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更没有考虑智能家居的一些需要,所以需要我们在装修过程中去完善、去补充。因此我们认为对室内的布线,更应该由装修行业去考虑,另外在我们装修行业引入智能化的元素。

第二个,布线系统融合。强电和弱电布线原来是分离的,互相之间没有关联,在白皮书中我们把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考虑能够融合,把我们的弱电线和电力线,从箱体到管道、到缆线做通盘考虑,因此把这两套布线系统做一个融合。

第三个,装饰行业实施。把智能家居布线和室内装饰布线,由装饰公司去实施,而不是由土建去实施,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所以我们按照这三种理念转变来考虑一些方案。

整个从室内布线来说,我们沿着刚需与落地这一条线来做。首先是刚需,即要满足用户的需要,在这个需要的基础上要考虑智能家居和信息、通信的网络架构。因为布线都是随着设备架构去完成,而且这种布线的架构要满足多种网络和组合的需要,由于我们在做布线识别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智能家居的设备是怎样的,因此要带有共性。原来我们要考虑采用的应用技术和产品的等级,因为会涉及到工程的造价,如果占的智能装修比例太高,装修公司不愿意按照这个方案走,他们就会考虑无线,会考虑其他方式。

在这两个大原则上,我们按照房屋功能、安装的位置以及对空间的需求来考虑功能区划分、信息点的布置,以及一些箱体和盒体的安装位置,这是我们在白皮书中沿着这条思路去考虑布线。

另外,我们在编制白皮书的过程中,和相关的电缆生产厂家搞一些新产品的研发,为了满足将来的智能终端的一些应用,除了有利于智能家居室内布线以外,还有利于建筑的整个智能化发展。首先我们看光纤和电力线的混合电缆,这是第一种。第二种,供电、信号、控制线的混合电缆。第三种,光纤和对绞线的混合电缆,还有无线与有线的结合。应用这些原则去推出相应的新产品,新应用,会对我们智能家居的推广和市场的发展产生非常有利的一些推动。

最后,白皮书遵循原则满足了以下几种融合:

第一,基本功能应用与未来技术发展融合;

第二,用户对智能家居使用需求与系统功能融合;

第三,原有家居配线系统与智装配线系统在资源上的融合;

第四,电气强电与智装配线系统建设方案融合;

第五,智装配线系统与智能家居各子系统产品融合;

第六,智装配线系统与家俱产品的融合;

第七,智装配线系统与装饰材料的融合。

谢谢大家!